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青大3项!
11月10-12日,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苏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
会议颁发了2023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纺织学术大奖、纺织学术带头人奖、纺织技术带头人奖、“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我校学者斩获三大奖项!其中,夏延致教授获2023纺织学术大奖。许长海、田明伟教授分获纺织学术带头人奖、“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
夏延致获2023纺织学术大奖
许长海获纺织学术带头人奖
田明伟获“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
本次年会设置了1个主会场、13个分会场,以及墙报展示区域。会议以“学产融合、成果赋能、引领发展”为主题,围绕纤维新材料与纺织清洁生产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纺织材料、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高科技服装、低碳可持续与未来纺织工程科技、面向健康智能及可持续的纺织可穿戴科技等议题进行交流。除去颁奖环节外,会上还发布了第24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以及2023年纺织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遴选结果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联原会长王天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王玉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明荣等领导、专家,会议主办、承办单位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纺织高校的师生、相关方面的领导、媒体代表等千余人参加会议。
夏延致获奖后表示,作为纺织科技工作者能获奖感到很自豪,今后要继续努力,搞好传帮带,坚持科研特色,为纺织科技进步做出新贡献。
获奖者个人简介
研究员,二级教授
1961年生
现任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功能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海藻生物基纤维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阻燃纤维、生物基纤维及纺织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明了耐盐、耐洗涤剂海藻纤维,破解了海藻纤维难以染色技术难题,拓展了海藻纤维纺织服装应用新领域;提出了金属离子阻燃新理论,发明了金属离子阻燃材料新技术;创新纺织用海藻纤维制备技术和装备,推动了海藻纤维产业链建设发展;开拓磷系阻燃涤纶研究新领域,研发了聚酯用阻燃剂,推动了国内阻燃涤纶及纺织品广泛应用;创新了纳米无机阻燃纤维素纤维技术体系,开辟了阻燃纤维素纤维制备与应用新领域。
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973计划研究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发表SCI、EI论文320余篇,获授权国内国际发明专利13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专利银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金奖等科学技术奖励,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桑麻纺织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称号。
教授
1975年生
现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山东省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纺织学报》编委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生态染整技术、染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纺织品测配色技术研究,在纺织品清洁前处理及短流程染整加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出了基于阳离子型漂白活化剂的棉织物低温近中性活化氧漂理论,创建了高耐碱高耐氧漂分散染料成套制备技术及纺织品短流程加工技术,提高了纺织品染整加工的节能降耗水平及生产效率,推动了纺织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2件。
曾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专利金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荣誉称号。山东省泰山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等社会兼职。
教授
1987年生
现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纤维材料分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毛纺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常务理事、《纺织学报》青年编委、山东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智能纤维及产业用智能纺织品领域研究,在健康与防护智能纺织品与可穿戴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面向“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基础材料-穿戴集成-创新应用”研究主线,创新性地提出了“纺织技术+智能传感”思路创制健康与防护智能纺织品;揭示了纤维集合体传感结构构筑与动态感应新机制;提高了智能纺织品服用舒适度及传感稳定性;推动了健康监测用智能电子纺织品等应用探索;破解了纺织基传感器件一体化集成与连续化构筑技术难题;相关技术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实现成果转化,相关成果被大众日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专题报道,美国化学学会作为研究新闻报道News Highlight。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科委173计划、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项目,制定了《化学纤维 导电长丝电阻拉伸灵敏系数试验方法》行业标准。发表学术论文119篇,被引3800余次,H指数34,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
曾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专利银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入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
自1950年以来,青岛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致力于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不仅为青岛母亲工业赢得“上青天”美誉,而且为山东纺织产业竞争力保持全国前三做出了突出贡献。学科于1996年招收硕士生,2003年招收博士生,具备本、硕、博和博士后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是山东省纺织领域唯一的“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111”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教学科研平台,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现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泰山学者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40多人。
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扎实学识、卓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7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优秀纺织人才,涌现出王玉忠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国纺织大工匠等一大批杰出校友,毕业生在山东省纺织企业高管中占比达70%以上、技术人员占比达80%以上。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服务纺织强国建设和山东万亿级纺织产业,以现代纺织山东“十强”产业和青岛七大支柱产业为抓手,聚焦生态纺织技术、功能纤维与纺织品、医疗卫生纺织材料、智能纺织制造、纺织服装时尚创意设计等方向,近五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近80项,突破了行业共性重大关键技术200多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3项,在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11篇,授权发明专利270余件。
学科52名教授担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理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等学术职务,110名专家在《纺织学报》、《Coloration Technolog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担任主编、编委和审稿人。近五年,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等23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举办“高技术纤维青年学者国际会议”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8场次,500多人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提高了学科国际影响力。
▼往期精彩回顾▼
△今天你“早C晚A”了吗?
△万“柿”大吉,没你不行!
△重磅!青大28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青岛大学
—QU_1909—
封面 / 王俊茹
图文来源 / 纺织服装周刊
青岛大学官网、获奖者本人提供
编辑 / 张煜涵
审校 / 张嘉晴 孙若童 孙馨月 武桐萱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